top of page

台科新綜合型學習大樓:

一個涵括台科圖書館、社團活動中心、設計學院的學習大樓。

設計者:龔昕頤

指導老師:張建翔

未來的學習因為多元學習管道和媒體的出現而漸漸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再加上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在教育與學習方面面臨了巨大的挑戰,而這個挑戰也間接地影響到一個未來校園的該有的型態,因此下一個世紀的台科大會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空間是我的作品主要想要探討的部分。


根據我對台科大的觀察,我整理出台科在未來學習上應扮演的角色為輔助學生訓練那些不仍易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軟實力」(例如:好奇心、情境語境判斷、批判性思維、道德判斷),而一般來說大學生在校園裡其實很多都是社團活動、人際社交、自主學習等課外活動的管道去慢慢培養到這些能力。因此在校園空間裡面除了學術研究空間之外,應該要增加的是那些可以幫助這類型學習的場所。因此我想要為下一個世紀的台科設計一個含有社團活動中心、圖書館以及設計學院的綜合型學習大樓。

文案圖.001.jpeg

我的第一個設計策略是希望將校內既有的學生課外活動引入基地,並且藉由增加商業機能(餐飲)去活絡學生在校內活動的據點,另外也讓我所新設計的大樓也可以融合學生在校園一天當中的活動,成為一個除了學習功能之外,同時是一個休憩的場所。


對設計學院的安排主要是建立在一、二十年後台科在面臨重建部分教學研究大樓時,可以將基地內部的其他兩個學院(工程、人文學院)機能整併到未來其他要新建的大樓中。

文案圖.002.jpeg

量體的演變主要是因應各種動線、開放廣場連結、自然遮陽的考量而調整。

文案圖.003.jpeg

一樓平面規劃對台科校園帶來最大的影響,除了校園開放空間的連結之外,更是校內人行、腳踏車動線的調整與改善。


基地位於校門口廣場與操場之間,且鄰近現有的學生活動中心,因此我希望我的建築設計可以達到雙向動線與活動的流通,讓活動與動線共存卻因為高差的位移而各得其所。

文案圖.005.jpeg

除了水平向的流動,垂直向度也有各種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循環。

文案圖.004.jpeg

除了水平向的流動,垂直向度也有各種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循環。在所設計的建築量體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天井,也希望藉由中央天井的開設讓各樓層的平台活動可以藉由視覺、聽覺有互動。天井的留設,除了是樓層活動之間垂直向度的互動,更可以讓天光、雨水等季節時日的變化帶入建築體中。

文案圖.006.jpeg

二、三樓為社團活動場所的設計。二樓有一個連接到室外的大平台,此平台除了是連接校門口與操場的垂直動線之外,也是可以提供學生活動在上面進行的一個戶外/半戶外場所。


二樓大平台的設置除了是多提供一個活動的場域以及動線的流通之外,更是雙向的將學生活動引入建築體內(操場的活動)。

文案圖.007.jpeg

四、五樓為圖書館的部分,我對於室內空間的設計是強調其空間的多元使用,有沙發、有桌椅、有獨立隔間、有討室、有懶骨頭,可以躺著、坐著、站著在這樣一個課後學習基地內找到自己的一塊小天地。

文案圖.008.jpeg
文案圖.009.jpeg

設計學院的設計主要是想要為設計細和建築系的師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也希望能夠促進系所之間的互動,
因此特別設計很多不同的學習、交流角落,分佈於室內外,希望師生之間可以多很多不同學習的契機與場所。

文案圖.010.jpeg

立面的設計是考量到自然日光條件而設計的.在較多直射光線的東、西、南向立面設有推拉式的木格柵遮陽立面,北向則是通透的雙層玻璃立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