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STAGE PARK
西門町劇場公園
設計者:顏許婷
指導老師:許伯元
我的畢業設計目標是針對台灣小型、剛起步的表演藝術團體,設計劇場與商業空間,改善電影公園及台北戲院的現況。
議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藝文建設,這些大型又專業的表演場,對多數屬於中小型、剛起步的表藝團體而言,成本難以負擔,也沒有足夠的觀眾。事實上台灣表演藝術團體總數超過6000個,多數規模很小,仰賴政府補助。光台北市就有1597個,而戲劇類佔443個。 但500席以下規模小的場地僅有53個,而適合做劇場的場地卻只有約24個。




何謂黑盒子劇場?相比常見的鏡框式或伸展式舞台,它的自由度更高,黑色環境凸顯演員,使用活動式觀眾席,劇團依照演出需求安排舞台跟觀眾位置, 通常是300席以下,沒有一般所謂的後台空間,多用於進行非正式、實驗性質高、發展中的表演,與觀眾的互動性高。

我的基地是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以及台北戲院,總面積約為0.8公頃,兩者皆位於西門町武昌街二段上,也就是俗稱的電影街的末端,雖然是在西門町,但知道的人並不多,從西門捷運站徒步大約是 700公尺,9分鐘。鄰近富含後街文化的美國街,因此時常會看到各種的塗鴉、或是有人在溜滑板或跳街舞。



電影公園內保留了台灣瓦斯株式會社的遺構,包含基地內最高的量體-煙囪,以及煙囪後方的廠房與煉焦爐,雖然是歷史建物,但沒有妥善經營,至今沒有對外開放。入口處的兩間紅磚屋,一間目前是咖啡廳,一間是可外租的多功能展演廳。都市藝術方塊原本是公共藝術兼展覽空間,目前變成了公園管理員的辦公室。
台北戲院建於1955年,是電影街上第一家且最大戲院,在電影產業轉型沒落後成為了廢墟。06年時發生火災燒穿了屋頂,目前內部雜草叢生不對外開放,十多年來因為產權問題而無法拆除或改建。旁邊兩棟房屋原先是製冰工廠,前幾年由一間名為Wooloomooloo Out West的店租下作咖啡廳兼藝文空間,2018年搬走後至今無人租用。
電影公園曾是台北藝穗節第一屆開幕遊行的起點,多功能展演廳與Wooloomooloo也曾作為場地,但空間不夠合適,後來再也沒有了。

我希望表演能重新在此上演,而西門町的充沛的年輕族群將是我的目標客群,讓年輕的劇團有更多表演場地,這裡更像是社交空間,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正式又拘謹的場域。將電影街與西門町的各種活動延伸到這裡,像是宣傳、影展、街頭演出、簽唱會,或是商業及演講活動,甚至社團聯演、畢業作品發表也能進行。

基地上多處不對外開放的區域
台北戲院面武昌街二段,圖上黃色區塊為兩間現有的電影院,台北戲院歇業後外圍被增設牆面防止民眾進入,對外截斷了騎樓與商店街的活動,使得人潮難以延伸到武昌街二段末端,多數的人也不會走到電影公園現有的主入口。廠房後方區域封閉,除了遊民幾乎不會有人停留,造成安全的隱憂。
針對地面層進行改造
移除戲院外部包覆的塗鴉牆,拆除原有的部分一樓外牆,營造開放的街角空間。內部規劃多功能使用大廳,可用於舉辦市集或公開表出,亦可舉辦電影宣傳活動等,引入電影街上的人潮,形成電影公園的新入口。重啟咖啡廳及藝文空間之功能,並優化一樓對外進出動線,使其與電影公園的綠地及外部活動的關係更為緊密。煉焦爐下方空間改作為小型展間,展示遺構的歷史。紅磚廠房內部重新整理後,可經營酒吧供應在公園上及周圍青年們所需的餐飲服務。利用廠房現有的斜坡架設座位區,形成後街環境劇場。
利用台北戲院內部增設的貨梯與電梯,可協助工作人員運送物資或演出器材至咖啡廳舊址內,電梯亦可解決藝文空間缺乏無障礙設施的問題。煙囪前方留設廣場,可舉行大型戶外演出,為這整個基地內最大的活動區域及亮點。二樓廊道除了作為走道外,亦可作為觀看表演的看台,串聯起台北戲院、咖啡廳、遺構、原入口處的兩個紅磚屋及新規劃的劇場,營造出空間的完整性。

公園上新置入的量體的操作步驟
1-人潮集中在武昌街二段,但基地位於末端,人潮難以延伸
2-戲院改造後,一樓騎樓開放,引入電影街的人流
3-留設塗鴉牆與廣場空間
4-置入新的量體,圍繞煙囪廣場
5-移除部分量體改善封閉感,改為觀戲平台
6-以廊道與台北戲院串聯

全區配置圖
台北戲院改造

台北戲院一樓規劃大廳,平時可以辦市集,而走到此處也可以看到兩棟之間的連通走廊,戲院裝卸貨設置在美國街的位置,盡量不影響武昌街二段上的人行徒步區。
Wooloomooloo咖啡廳二樓我將規劃成餐飲空間以及約可容納50席藝文空間,讓前來看演出的人們或是表演者有可以休息或進行交流的場所。
戲院三樓為劇團工作室與控制室的空間,Wooloomooloo頂層挑高的區域規劃藝文空間,也可以做為排練室。二、三樓之間的廊道串聯兩棟建物,提供人行與裝卸貨功能。
四、五樓規劃展覽空間與藝文空間,
五樓店鋪與座位區提供看展覽的人們停留。
六樓做商業與休憩空間,
七樓頂層露天廣場兩側亦有店鋪。

我拆除了中央區域原有的大量座位席,只保留部分的樓地板,內部置入新的量體與新的鋼結構,並支撐起新的屋頂,與廢墟建築產生對比。大廳除了作為辦市集的場地外,也能進行大型活動,進行電影宣傳或其他開放式的演出,上層的樓層規劃較小的量體,像是劇團工作室、展覽空間、咖啡廳、多功能的藝文空間等。


電影公園劇場

最初我希望地面層能保持通透,所以將黑盒子設在較高樓層,但考量到劇場的裝卸貨動線,以及在進行演出時它會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來需要降低外部干擾,因此最終我將它地下化,如此也能降低地面層之上的量體高度。

初始規劃





B3
B2
B1
1F
2F
3F
RF
最終成果
地面層保留了塗鴉牆面,主要空間是半戶外的活動區域,可舉辦市集,平時可作為青年練街舞或是溜滑板的地方,劇團也可以在此排練。




二、三樓規劃藝文空間、咖啡廳與餐飲空間,提供數個戶外及半戶外場所,也能看到地面層上各種活動的發生。



這是天井的透視圖,這裡規劃這裡了店舖與藝文空間,嘗試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日光可以進到地下樓層,內部打光時地面層也可看到內部劇場量體,讓人們知道下方還有活動在進行。


1F至B1設有大面積的階梯及無障礙坡道,同時也是戶外座位區,可以看到B1小廣場上的活動,內部主要是劇場工作區域。
停車場設於B2,貨車停好之後可再藉由貨梯進到位於B3劇場底層或是其他樓層。
我設置了一個200席以及一個50席的黑盒子劇場,提供不同演出需求的劇團來租用。劇場外部設有天井可引入自然光,並在多處設有藝文或商業空間,讓人們即使不進劇場也可以有地方停留,同時也作為觀眾進場前與散場後可以活動的區域。




我希望想做演出的人們在這裡能找到展現自己的場所,也期待這樣的空間可以為小劇團吸引到更多潛在客戶,讓更多群眾能接觸多樣的青年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