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關山多元文化芭蕾
重建關山市場
設計者:吳蘇庭
指導老師:邱韻祥
/全區分析圖/
關山主要族群有布農族、阿美族、客家人、閩南人還有新住民,包含越南、馬來西亞等等,從圖上可以看到關山有明顯的原住民、漢人的族裔空間,這是地方多元的文化價值。在分析圖中提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近年來台的新住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族裔空間,二是整體空間是呈現斷裂化的,缺少共同空間建立群體的網絡,來彰顯關山的多元性。所以如何能提供一個空間讓多元群體產生對話,是我畢業設計主要探討的問題。
/地方資產盤點分析圖/
/居民活動範圍分析圖/
一個能產生對話的空間,應該是具備多元的特質。
利用地方資產盤點分析圖以及居民活動範圍分析圖,找出具備多元性且人群共同活動的區域。
/選址/
接著從此區域中在做分析,找出主要商店街、在地特色建物、公共活動地方,最後我將基地設置在現為關山市場的區塊、旁邊相鄰天后宮、公園等公共空間,是人群聚集的主要區域(淺棕色圓圈範圍)。
/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包含動線、環境、周邊建築等,其中特別的是基地歷史,基地南側可以看見由清領時期的天后宮與日治時期遺留的神社與菩薩廟,感受到地方的時代性。
/議題與概念/
基地歷史呼應到多元族群的文化背景,從生活在此最久的原住名,到漢人的進入,再到近年來新住民的進入,要如何提供場域給予對話機會,讓多元文化得以磨合,並融入現代的居民生活,展現出這個時代的地方特色,是此設計所面臨的問題與概念。
/需求分析/
透過田野調查去針對當地不同群體提出可能的空間需求,包含當地居民的日常使用,以及假日可供外地遊客參與的空間機能,粉紅色為底的空間是日常使用空間,設計的主要空間是配合當地居民生活;假日活動的空間,則是利用廣場、廊道的安排,提供一個較有機的空間。
/空間序列/
泡泡圖的中間是基地,此設計的空間主要分成市場空間、文化空間以及廣場空間三部分,並以廣場連貫前後的開放空間。
/全區配置圖/
從全區配置圖上可以看到橫向軸線的時代性,所以我在面相軸線的方向創造一個廊道,以視覺連結的方式闡述時代性。縱向軸線則是開放空間的串聯,還有與上方關山國小的連結。
/平面圖/
/建築的時代性與文化意義/
在建築的造型上,除了考慮外在自然環境的影響採光、通風以及排水外,於人文意義上,對比傳統廟宇的特殊屋頂、鐘跟鼓的意象,屋頂的設計利用現代的材料與手法營造張力,並用光跟影作為現代的意象,利用造型凸顯建築的時代性,作為現代多元文化展現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