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st Canal Proposition
Progressive Design of Xuchuan Building

設計者:許芳儒

指導老師:許伯元

B10513002-圖檔1.jpg

基地位在基隆市中心,原為日治時期開鑿的運河—旭川,後來隨著市區發展、面積擴張,始與河爭地,旭川被加蓋並興建起明德、至善、親民三棟住商混合大樓,讓原河岸住戶遷入。

 

目前使用年限皆超過二十年,因河床底下垃圾淤積、生活汙水排入而累積大量沼氣,政府正計畫將其整治拆除。

kanziding.jpg

因旭川交通便利而促成基隆成為當時經濟重鎮,孕育了北台灣漁獲批售中心—崁仔頂魚市。

progressive.jpg

位處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又富含人文底蘊,發展能量十分充足,期望青年回游並得以建立與該地連結,但若一昧強行拆除可能造成現有基地紋理與文化脈絡的破壞、仕紳化、魚市衰微等問題,故提出漸進式改善策略逐步改善旭川大樓、將旭川還與大眾。

layout.jpg

依據三街廓基地特性配置:
3rd block靠近委託行街、仁愛市場(基隆最大果菜市場),配置共享辦公室;
2nd block崁仔頂魚市所在位置、舊官道通過,轉型作為觀光魚市並置入官道休憩節點;
1st block擁有靠海港最佳視野,設置water treatment park吸引車站、廟口人潮,作為基隆港新地標。

designmethod.jpg

- 基地周遭紋理延續、商業連續性
- 於長條型基地上點狀配置廣場,引導人流
- 點狀設計活化官道,置入停留節點
- 住宅層服務核配置考量開放空間視野、動線長度

planss.jpg
construction concept.jpg
roomtype.jpg

類似過渡性房屋概念,設計上採用可以快速興建的方式,模組化住屋單元,將舊有結構部分拆除、局部露出旭川河面,其上採用輕量的木構造,可見新舊結構間結合。

photos.jpg

Shared Office /
鄰近的委託行街由於今日購物形式的轉變而沒落,逐漸轉型為虛擬商店,設置共享辦公室供新創產業、個人工作室發展,展覽空間展示商品同時能達到宣傳效果。


Tourist Fish Market /
由於魚市容易濕滑、腥味較重,將居民、觀光客、魚販動線分離;官道一側設置休憩點,另一側為活體水產區,與魚市空間有所區隔。

dwel.jpg

Dwelling Area /
住宅層則主要以開放空間視野作為主要考量進行配置。

WTP.jpg

Water Treatment Park /
1st block將河面完全打開,人們可以由highline透過玻璃帷幕看到每天這些我們排放出來的生活汙水,是如何在淨水廠被淨化,再回到水循環。除了地標性意涵,也賦予其教育意義跟環保意識,開啟對話性,使人反思河川與人關係。


回歸到城市與河爭地的議題,都市發展的脈絡中時常面臨如同旭川,當時可能未經全盤規劃、為了爭取空間而生的產物,而在更新的過程中,我想提出的思考是:除了暴力地拆除外,是否還有其他改善方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