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The Lost Canal Proposition
旭川河階段性改善計畫
設計者:許芳儒
指導老師:許伯元

旭川為日治時期開鑿的運河,其交通便利是促成基隆成為當時經濟重鎮的重要原因,舢舨船直接駛進旭川,孕育了北台灣漁獲批售中心—崁仔頂魚市。
但隨著市區發展,始與河爭地,旭川河被加蓋並興建起三棟住商混合大樓,於今已過二十年,河床底下累積大量沼氣,政府正計畫將其整治拆除。

階段式的改善計畫
旭川重建天日是最終結果,但一昧將建築暴力地拆除並非最佳解。因此提出階段性設計,遷出部分用戶,逐步開放公共空間還與大眾。

配置
置入青年創業空間,讓年輕人與土地建立連結,進而參與旭川的改變。一部分將地面層以上結構拆除作為魚市進貨時貨車停放,部分全部拆除露出河面創造親水空間。一二樓為商業空間,三四樓配置一至三房等房型。

屬於類似過渡性房屋概念,上面採用輕量、永續建材,利用預製木構模組化單元堆疊以快速興建,部分採用就有結構,可見新舊結構間的結合。
結構

高架橋地下化以改善兩側居住品質,並將旭川大樓、漁市與都市介面打開,釋出綠帶以緩解此區密度過高而產生的壓迫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