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orosity City

都市水岸新生活提案

設計者:魏擘

指導老師:蘇重威

概念和議題

文案01.png

因過去的運輸、經濟樞紐、農業灌溉等關係,過去的城市常沿河而建構,人與河的關係在依存和畏懼中巧妙共存,在台灣都市區中的河流,大部份被加蓋成馬路、停車場、市場。人們常為了短暫的土地利用和都市發展利益,追求每一分土地的極致利用。

文案02.png

以基地板橋為例)都市發展後,居民追求居住品質渴望綠帶和休憩空間,在閒暇之餘往未發(展的郊區移動造成動線阻塞,政府又必須修築更多動線再次扼殺了都市和都市周遭的公共空間或綠帶。我期望能在一條在都市中尚未被過度阻隔和扼殺的河川中早先做出通盤規劃,讓居民和河岸關係轉化成更多可能。

多孔性概念運用在區域規劃

多孔性(porosity)意味著模糊的邊界-想像植物的細胞壁,它既有效地維持著內部運轉,又從未抵抗內在外部因素的傳遞。
蜿蜒的河水柔化了城市的剛硬,相較同面積的的綠帶,線性的河岸能影響的周遭範圍更為廣大,更能夠連接上下游的生態帶,形成一個循環的大範圍城市生態系統。因此我將聚焦在都市中的支流水系,希望能藉由這次設計,去重新思考一個對這類城市與水文新關係的態度

文案03.png
文案04.png

基地位置和優勢

文案05.png

基地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館前西路以南、鐵道以北湳仔溝沿岸,基地有幾項發展問題,高架橋進入板橋時,抑制了浮洲至水岸的可及性;火車在板橋站和捷運在亞東站和板橋車站時,除館前西路鮮少有適合的動線,讓浮洲居民能方便的使用公共運輸;板橋鐵路地下化時,獨漏僅與板橋都會區隔著一條河的浮洲,阻隔了河岸也分割了上下浮洲。

文案07.png
文案06.png

岸旁生活形態經由量體靠河處後移而正向河川,建物間邊界模糊,將親水機會讓與公共空間和疏通景觀。

文案08.png

重新塑造路橋下空間,保留街頭自由性創作,是為街頭藝術創作展覽場。

將住宅單元向上擺放,地面層和低樓層布置公共空間。

量體設計

文案09.png
文案10.png

兩岸住宅關係利用高層差分層連接,陸橋和高架下空間,保留街頭創作自由性。最後設置濕地公園為水泥堤岸提供集水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