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邊界對話:
湖底聚落的三個小設計
設計者:尹致凱
指導老師:盧俊廷

基地位在北投湖底社區。分 別在社區的起始點,社區中央以及社區末端置入展館,旅舍以及餐廳。以這三棟建築分別討論空間與自然的關係。


展間用一個迂迴、逐漸開闊的方式,將人進入基地的時間拉長、變「慢」,讓人從中慢慢了解基地,再進入展間內,觀看展覽。展間本身是沒有對外窗的,而是用霧面玻璃隔絕與山坡相對的一面,讓樹影與陽光滲透進入展間內部,以此讓人感受基地氛圍。

第二個設計是旅館。在這棟旅館內,最重要的是「院」這個類型空間,院的邊界被拿掉,因此任何的光線、風、雨是在沒有經過處理,直接而暴力的進入這棟建築物當中,用「直接的觸碰」讓使用者直接感受基地的空氣,陽光與水。

最後一個設計是餐廳,進入前要先經過迂迴的步道。餐廳本身每一個窗洞都可以是入口 ,而每一個入口本身也都是窗洞,洞口間用窗簾隔絕,用此模糊室內外以及建築的邊界,以一種模糊內外的方式讓人感受基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