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木柵司法新村#138計畫

恆光市場改造,延續在地產業與文化

設計者:高行

指導老師:陳世堂

我愛木柵,我的家


住在木柵二十年,對於這塊土地早有離不開的情懷,想藉由自己的一點力量,宣揚木柵傳統產業的特色,並解決社區閒置空間的問題。


將恆光市場搬遷到閒置已久的司法新村,結合木柵傳統產業、在地藝文活動,重新賦予這個空間一個新生命,展現木柵這個城市最美的姿態。

文案圖片01.jpg

由於司法院眷屬的搬遷,此處現無人居住,目前也無任何規劃與使用行為的發生,#138計畫將於此地置入更多關於木柵本地產業與文化的活動行為,並考量到兩年後政府將新建檔案大樓,因此除了市場、文化場域之外,將規畫檔案大樓在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的一隅。

文案圖片02.jpg

保儀路上車流量及人潮較多,因此將此動態側規劃為傳統市場區及觀光工廠區,此側改建司法新村的舊有建物,保留部分建物的結構與隔間,營造出家鄉懷舊感;另一側則規劃較為靜態的空間,此區新建法院檔案樓及傳藝推廣樓,以全新的建築型態呈現在#138園區中。


 

在量體間的廣場空間安排戶外表演活動,讓人群有聚集及互動的場合。
 

此園區量體發展以舊有建物與新增建物搭配及融合,藉由樓板之間的連結,形成一個高樓層三合院的空間形式,呼應木柵的歷史建築,達到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成立的初衷及願景目標。

文案圖片03.jpg
文案圖片04.jpg
文案圖片05.jpg

A.    傳統市場區
市場內部空間操作 /


i.市場大廣場挑空設計


普遍台灣市場內部空間挑高較低,給人壓迫擁擠的感受,這是需要正視且納入考量的問題。原先分開的兩棟量體,使用玻璃帷幕牆將兩棟量體連接起來,變成一棟完整的室內市場。將新建的玻璃帷幕牆設定為市場主要出入口,兩棟量體中間所圍塑出新的空間就是市場大廣場。
 

此空間提供人潮互動的聚集點,設計兩層樓的大挑空,讓大廣場的視角較為開闊;同時二樓休憩座位區也能看到大廣場所發生的活動行為。
 

市場大廣場將設置座位、植栽景觀平台…等,營造出室內花園的景況,並在特定節日時,舉辦特色慶典活動,將大廣場規劃為市場最重要的聚集點及精神空間。
 

ii.設置用餐休憩區
 

市場二樓為熟食餐廳區,將座位區設置在餐飲攤販的正面對,並且面向市場大廣場。提供購買完生活用品、生鮮食材的人,有個休憩停留、滿足味蕾的地方,增加有別於傳統市場的機能,體驗多機能且舒適的購物空間。
 

iii.規劃市場空橋走道
 

在市場二樓兩側設置連接兩個量體的空橋走道,讓市場的動線多了兩個選擇。如果位在二樓空間時,可以不用再走到一樓抵達其他空間,而是可以直接透過半戶外空橋走道,進入到對面的空間內,讓市場動線更為順暢且便利。

文案圖片06.jpg
文案圖片07.jpg

B.    觀光工廠區
工廠內部空間操作 /


i. 設置產業導覽與多媒體室 
 

將木柵傳統產業,如:麵線、中式糕餅、苦茶油…等,置入園區的觀光工廠中,內部提供生產線的需求空間,並且設有產業歷史的導覽區,擺放生產機具讓遊客了解該產業的詳細資訊。
 

參觀完產業簡介室,順著動線走可以進入產業多媒體室,投影幕播放著關於該產業的歷史脈絡、創始人的經歷以及品牌精神目標…等影片,讓遊客除了能閱讀靜態的文字簡介外,也能觀賞動態影音的資訊內容。


ii. 安排產業體驗區
 

一樓產業生產區採用挑空的設計,讓遊客能從二樓的產業參觀廊道直接往下看到該產業的生產順序與流程,以最直接的方式參與木柵在地傳統產業的製作過程;並藉由動線的引導讓遊客觀看完生產線後,直接沿著內部空橋道抵達DIY體驗區,由觀光工廠的導覽員負責教學示範,讓遊客在了解製作過程後,也能體驗生產者的角色,深刻且完整地參與該產業的所有活動中。


iii. 露台徒步區營造歷史氛圍

 

傳統市場與觀光工廠都分別設置露台徒步區,可以藉由室內垂直動線或是戶外的樓梯抵達該平台;兩棟建築物的露台徒步區彼此相望,讓分離的兩個量體有多一點的互動與視覺上的連接,走在露台徒步區的下方,可以體驗到木柵地區老屋與巷弄的歷史氛圍,在司法新村#138園區找回舊有的記憶與味道。

「留聲機」用來傳播聲音,讓人聽見音符的節奏與律動;司法新村#138園區就是以「木柵留聲機」為發想,成立忠旨是期望從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為傳播的起點,向外發揚木柵在地傳統產業及藝術的特色,讓更多人認識文山區木柵這塊瑰寶之地。


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除了想讓外地人更加認識木柵傳統產業與藝術之外,同時也希望本地木柵人能更認同並關懷自己的家鄉。在都市快速發展與變化的時代裡,保有一份屬於自己對家鄉特有的情懷,不管未來身在何方,都能記得且找回自己的歸根。

文案圖片08.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