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木柵司法新村#138計畫
恆光市場改造,延續在地產業與文化
設計者:高行
指導老師:陳世堂
我愛木柵,我的家。
住在木柵二十年,對於這塊土地早有離不開的情懷,想藉由自己的一點力量,宣揚木柵傳統產業的特色,並解決社區閒置空間的問題。
將恆光市場搬遷到閒置已久的司法新村,結合木柵傳統產業、在地藝文活動,重新賦予這個空間一個新生命,展現木柵這個城市最美的姿態。
由於司法院眷屬的搬遷,此處現無人居住,也無任何規劃與使用行為的發生,#138計畫將於此地置入更多關於木柵本地產業與文化的活動行為,預計在兩年後政府新建檔案大樓前,以平地的型式還給政府,在此段區間中,將司法新村做到
最有效宣傳木柵特色的規劃。
#138計畫的近程規劃中,為原始建物保留最完整的階段。由於原始房舍的門窗型式較為封閉具有隱私性,此處做為市場與觀光用途,預計將牆面做大面開窗採光的動作,其次將市場動線引導至建築物內部空間,並且新增建築物量體之間的連結
(如:空橋、廊道…等),產業觀光區(苦茶油產業) 會以臨時鋼構的走道安排參觀動線,遊客與生產線會有固定的距離。
#138計畫的中程規劃中,保留原始建物與近程規劃所新增之建物量體約75%的階段。此階段將市場規劃為半戶外的型式,原先二樓的攤位空間將轉變為屋頂花園,讓人在逛完市場後,有個舒適的休憩空間。產業觀光區將進駐設備需求量其次(手工麵線產業)之在地產業,將建物的部分隔間拆除,轉變為半戶外的產業體驗區,提供遊客親自參與木柵在地產業的生產過程。
#138計畫的遠程規劃中,保留原始建物與短期規劃所新增之建物量體約50%的階段。此規劃的傳統市場區為一層樓的空間,量體之間的道路為市場區的人行動線,此階段市場將規劃為露天市集的型態。 產業觀光區將進駐設備需求量最少(傳統糕餅產業)之在地產業,將二樓規劃為能結合傳統糕餅產業相關活動的休憩平台,並且能作為傳統藝術的表演舞台及展示空間。
民國110年年底,最高法院將收回司法新村的土地使用權,並由地方法院執行新建「法院檔案大樓」的規劃。在最後的階段,#138計畫預計將此土地上的所有建物全部拆除,以平地的型態回歸給政府進行下個階段的規劃。建築物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司法新村這塊地走入歷史,未來將以不同的姿態矗立在木柵,迎接屬於它嶄新的生命週期。
「留聲機」用來傳播聲音,讓人聽見音符的節奏與律動;司法新村#138園區就是以「木柵留聲機」為發想,成立忠旨是期望從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為傳播的起點,向外發揚木柵在地傳統產業及藝術的特色,讓更多人認識文山區木柵這塊瑰寶之地。
木柵司法新村#138園區除了想讓外地人更加認識木柵傳統產業與藝術之外,同時也希望本地木柵人能更認同並關懷自己的家鄉。在都市快速發展與變化的時代裡,保有一份屬於自己對家鄉特有的情懷,不管未來身在何方,都能記得且找回自己的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