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關山兒童公園休憩空間實構
設計者:連承恩
指導老師:邱韻祥
關山鎮是一個歷史濃厚的小鎮,早期主要為原住民開墾,在日治時期累積了相當多的歷史痕跡。我在關山鎮找了一塊公園當作基地,這塊基地位於位於關山為一個傳統市場旁,相鄰主要公路台九線與關山國小,在傳統市場另一側則有關山鎮歷史悠久的天后宮。
這塊基地,周圍人群的活動是相當頻繁的,包括早上居民買菜、下午市場商店的經營與孩子與家長的戶外活動,天后宮周圍的商家,另外又因為緊鄰台九線,假日遊客會經過公園與去市場周圍吃小吃。
面對台九線及市場側是完全開放的介面,國小側則是以矮護欄圍著並且有兩個小出入口,西側則是關山鎮衛生所。
基地內部有兒童、成人遊具、鯊魚造型溜滑梯、涼亭及圓形舞台,草地部分大約佔了50%,還有兩棵大樹。在公園西側的設施較為壅擠,東側靠近台九線只有一組成人遊具,其餘為草地及兩棵大樹。而我希望在大樹下進行設計及實構,一方面是開放性高,一方面是樹下空間較為愜意適合休憩,也讓公園的使用率可以更高,整體公園的串連更完整。
遊走在小鎮的巷子裡,發現不少日治時期的房屋,日式木構造加上斜屋頂與四周自然山巒交錯,讓我對關山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參觀嘉賓旅社中,聽到以前的小孩子會從窗戶爬到屋頂玩,我想這一件事也是從前留下的歷史印象。關山的舊街景,關山鎮的歷史記憶,讓我印象很深刻,被山巒包覆的歷史小鎮。
(關山舊街景-取自秋惠文庫)
我以屋頂作為我主要的發想,讓在地的歷史元素重新以另一種形式產生。
我試圖以斜屋頂的形式讓斜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當中適當的加入平台,讓”上屋頂”這件事更加明確,同時也和大樹和公園的開放空間有更好的互動。
我希望利用單元式的屋頂構架創造出大樹下的休憩場域,分別為大單元與小單元。
大單元提供較強烈的互動行為,由於基地內大樹可利用的高度約為4-5米左右,所以在地面層與2米左右高度做了兩個不同高程之平台,利用斜面來串連出動線,同時把不同高程的平台互相錯開,保留結構框架,讓上下與大樹與外部開放空間產生更直接的互動。
小單元則是提供一般的休憩空間,包含桌椅可以讓市場買食物的人到公園有個舒服的飲食休息空間,在相同的框架下也可以提供臥躺的平台,體驗樹下的自然氛圍。整體場域的流動讓公園內物件可以彼此串聯,家長帶小孩來活動可提供靜與動的互動行為,也讓路過的民眾或遊客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構架下的人群互動,帶入更多在地的人情溫暖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