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設計者:邱方
指導老師:陳嘉芸
幼兒教育/幼老共學/都市生活
Reconstruction of Jhulun Senior Citizen Complex
-議題探討
台灣近幾年面臨老年化、少子化的問題,然就台北市社會局的資料顯示,台北市的幼年人口 有逐漸回升的趨勢。在這樣的人口結構下,相對應的社會議題繼而出現。
在人口結構改變的背景下,參與專業訓練的老師比例逐年下降,導致台北市幼教師與教保員(未具真正教學資格)的比例呈現失衡狀態,教保員以及助理教保員的數量遠超過幼教師的人數,然而在專業領域而言,幼教老師對於教學走向才有掌控權,一個班級內的教學若能由多位教師參與,品質上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藉由社區長者的協助,使原本年輕的教保員與助理教保員得以接受專業訓練升格成幼教老師解決原本師 資不均的問題,重新平衡教保員與幼教師的比例,又使長者能以主要輔助者的角色再次接觸社會。
-教育理念
福祿貝爾在教育上的闡釋將「生命教育」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教學成就一個人的人格,也就是全人教育的意涵。代間學習正好補強現行體制不足的那一塊。在這樣的學習架構下以「遊戲」方式進行,不僅貫徹生命教育的本質,將幼兒的「日常」實現在真實空間裡, 更使學習從以往餵養式的單向操作重新回到與人互動的樣貌。將代間學習、生命教育的概念與遊戲的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營造出「幼老園」形式的空間,在這樣的體系下,呼應生命的 起源與回歸。長者試著在這樣的社會中介空間形塑生活;幼兒在這個微型社會裡形塑人格,在生命端點上找到進入和重返人群的路徑。
以往的幼兒園以集體教學為主,在這樣的教育起始下日後的學習將流於填鴨式的單向承接,跟隨幼兒的發展歷程在遊戲時給予足夠的資源使其主動探索與體驗,把社會化的過程變成場大遊戲,使說教式的教授轉化成更實際的操作。而此同時,建築本身將在硬體上補足過去的缺失,成為教育歷程的一大助手。
-基地現況
本案基地為朱崙公寓與東側綠地之組合,面積為3,060平方公尺,西側面19m宽的龍江路、南北側則為6m寬之巷道。
朱崙公寓現況一二樓為全聯超市、三樓為朱崙區民活動中心、四至七樓為朱崙老人公寓;東側之綠地為台北市公園處登記之朱厝崙公園,近朱崙公寓處設有朱崙里巡守隊。
-基地分析
-設計策略
本設計將進行朱崙公寓之重建。以幼老園為主體,將市場買賣機能以及原有老人公寓重新置 入這個基地。長者與幼兒作為個人角色,在幼老園及商店街的微型社會裡,相互學習並與社區中的其他居民對話,達到健康的族群平衡。
-現代化遊戲循環系統
此理論將遊戲設定為一循環之過程,一個好的遊戲空間應以下述之九個面向、七大原則作為考量,其所包含之相反概念並無好壞之分,僅是透過這些概念讓設計者更了解遊戲空間應提供的內容。
-空間分析
綜合上述空間型態分布分析與現代化遊戲循環理論,將幼老園、商店群及老人公寓所需空間相對之關係呈現出來。
-六種遊戲空間類型
-配置圖
-各層平面圖
_1F
_2F
_3F
_4F
_5.6F
_7F
-立面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