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建築的矛盾

建國啤酒場文化教育園區

設計者:洪偉庭

指導老師:戴嘉惠

1.jpe
2.jpe

建國啤酒廠曾經停工的事實,以致政府決定以活古蹟為方向,保留其原有釀酒機能。
設計企圖活化建國啤酒廠,將其轉型成具有教育意義,並可供大眾使用之開放空間。

3.jpe

建國啤酒廠,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大致由市民高架/建國高架/長安東路以及松江路,所圍塑出來的街廓。

東西向長270米,南北向寬235米,基地面積約為52000平方公尺。

4.jpe

建國啤酒廠於1919年創立,隔年建成。

5.jpe

在日治時期結束的同時,基地周邊的農地也逐漸出現建築量體,

在1980年代以前,鐵路沿線仍有許多工廠。

6.jpe

然而就在鐵路地下化以後,過去因鐵路的便利性所產生的工業建築,也逐漸開始有了使用機能上的轉變。

但建國啤酒廠則是台北市中唯一持續保有原始機能且持續運作的工業遺址。

7.jpe

1960年代,啤酒廠因為產能難以供應市場需求,因此開始於廠內進行增建,

1998年,建國啤酒廠宣告兩年後停工,

2000年,台北市決定將啤酒廠以活古蹟的方向保存,因此在隔年復工。

2006年,啤酒廠以機器歲修為由,宣布暫時停工,

這是第二次的停工,引起工會不滿,引此又在隔年重新開始運轉。

8.jpe

然而曾經二度停工的事實,以及「活古蹟」的保存,
讓啤酒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要死不活的「矛盾空間」。

9.jpe

如今建國啤酒廠已建成百年,

但啤酒廠內仍存在許多建立之初的舊廠房,與許多後來產量增加所增建的新廠房,

其中更有許多運作中與停止運作的機器設備,
在基地內形成一種新舊並存的矛盾關係。

10.jpe

工廠的封閉性與城市的開放性,

曾經基地外農地的開闊感,與現在都市的擁擠感,

也在此形成一種對比。

11.jpe

啤酒廠中更存在許多「可見」與「不可見」的事情,

看得到與看不到的設備,
看得到的基地外,看不到的基地內,
看得到的景色,看不到的聲音味道,
我希望讓大家發現基地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12.jpe

我將以釀造的階段性手法,拆解成3個階段,
以降低產量的前提下,活化建國啤酒廠,
並將以往封閉的工廠轉變成為都市中的開放空間。

13.jpe

以基地內的主要道路作為分割,基地內的紋理呈現出「緊湊」與「鬆散」兩種紋理。

14.jpg

藉由使用機能上的區分,
更可發現緊湊與鬆散的空間,
分別為生產空間與倉儲空間,

中間紅色區域則為啤酒廠的核心-動力空間,
灰色分散量體則為輔助空間與辦公空間。

15.jpg

藉由建造年代,

可以發現最初的建築多為動力空間以及部分生產空間,
外圍(橘色)多為60年代產量不足所新建的廠房,
我將企圖保留這些生產與動力空間,
階段性拆除(灰色)倉儲/辦公空間

16.jpe

曾經生產效率是啤酒廠的首要目標,
現在生產過程將作為一種教育的方式,
啤酒廠將不再需要如此大量的倉儲空間,
設計劃分生產與教育的區域,

右半邊的生產空間外作為[ 工業/自然體驗場 ],

內部作為[ 窺視的劇場 ],

左半邊的倉儲區域作為將來的[ 釀造空間 ]。

17.jpe

中間軸線為啤酒廠的主要道路,
此軸線區分開放與半開放區域,

下方軸線為將周遭光華商場與八德市場的人潮導入,
(黑實線箭頭)將做為未來的停車場出入口。

18.jpe

降低產量後,
設計的第一階段,

設計(Program)將拆除部分貯酒發酵兩用塔,與釀造大樓,

置入新的Program-工業自然體驗場(攀岩場)

19.jpe

啤酒廠中存在著許多巨大的貯酒槽/量體與狹小的維修通道,
對比懸崖地形的兩端(懸崖上/下),存在著尺度上的相似性。

20.jpe

設計上思考是否在相似尺度的空間裡,以「工業場景」,
創造一個可在基地內產生攀岩/登山體驗的「自然空間」吸引大眾,

作為第一階段的將人潮帶入基地的誘因,

使人可以達到相似的尺度感受,滿足大眾的活動與視覺感官。

21.jpe

設計上在一開始選擇將人引導至屋頂空間,
因為只有在這裡才有辦法看到工廠的全貌。

22.jpe

上到屋頂層後,創造一個環形的通廊,
讓人觀看到啤酒廠內的環境,與啤酒廠外的景色,
以及在下方發酵兩用塔改建成的攀岩場活動的人。

23.jpe

第二階段,
將拆除剩餘辦公空間,
成品倉庫作為臨時性辦公空間,
簡易倉庫作為未來的半戶外廣場空間。

24.jpe

現今基地內同時存在著新/舊糖化大樓,這一特殊現象,
同時造就了啤酒廠內極其複雜的生產動線,

設計嘗試在廠內將「人的動線」介入過去生產「酒的動線」。

25.jpe

創造不需要導覽員的參觀動線,
並以[ 窺視 ] 的角度參觀,

在不影響工作者與衛生的前提下,同時達到教育的目的。

過去啤酒廠之目的以生產為主,
現在生產效率已不是啤酒廠所追求的目標,
未來將轉變成為一個生產的劇場,
非工作者將在其中觀賞一場,

可聞到酒香,感受釀造的溫度,聽得到機械運作聲響的生產紀錄片。

26.jpe

第三階段,

在產量降低之後,場內將不再需要大量的倉儲空間,

設計企圖將西側部分建築拆除,
利用新成品倉庫作為人工釀酒區,
置入新建築整合啤酒廠內分散的的辦公空間,

填補被拆除建築的原有機能,
並作為品嘗啤酒的空間。
拆除基地外圍的輔助空間,
打開啤酒廠與周遭的關係,
過去的成品倉庫將成為人工釀酒空間,
在體驗機器釀酒的過程後,

創造矛盾,

讓人感受「機器」與「人工」生產的對比性。

27.jpe
28.jpe

透過觀察事物的對比/矛盾,
希望使用者重新回顧自身的生活,
也許生活上充滿了許多無力感,
但透過觀察事物的不同面向,
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
生活其實充滿活力,
就像建國啤酒廠,
百年之後,
雖然目標不同,
依然努力的運轉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