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ide-Out、Outside-In、Nature三個角度發展量體型式
A. Outside-In :根據風土建築樣式,配合周邊量體高度,發展豬主要量體形式
B. Inside-Out :根據內部機能與空間環境營造,取決不同空間之開放程度,以及兩邊之輕架構
C. Nature:根據環境分析,選擇開口位置及開窗方式
設計者:蔡昇縉
望島洄游
望安花宅歷史聚落復興計畫
指導老師:陳世堂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這幾年來,成為一個熱門的觀光景點。但這並沒有給花宅帶來美好的遠景,反而使這個純樸寧靜的古老村落變得很不安寧,被一群又一群的觀光客「闖入」,除此之外,一些荒廢沒人住的古厝中原本存留的舊式器物都被「洗劫一空」了。
政府自豪地認為擁有寶貴的文化資產時,其實這座古老的村落逐漸地衰老,就像村中逐漸凋零的老人。
天災人禍毫不容情,它現在是什麼樣的面貌,只有生長在那裡的人們才有真實且深刻的感受。
當它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保存的完整古厝聚落」時,只是吸引更多不知珍惜文化的人來殘害它而已。
花宅居民們對於景物、建築的感受,逐漸變成空間的經驗與記憶,停留在他們的年代,這美好的記憶可能是生活的動力,這也解答了老人家為什麼不願意離開老家。
因社會變遷讓原本生氣蓬勃的花宅聚落變成氣息奄奄,原先有1200多人的聚落剩餘60幾人,近年來政府不斷積極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保存與活化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建築的生命週期,而不是為了達到地方觀光的目的。
主要以當地居民為出發點,了解當地居民真正需要什麼,提高生活品質,並規劃完善社區需求空間。
長期觀光客誤闖私宅,在地居民隱私受到侵害,也因此遭小偷事件,廢墟的古厝內古物也被洗劫而空,如何約束觀光客?
聚落復興最終目的:
奠定地方第一級產業基礎,自給自足且自銷,自組地方生態圈。
連結望安島第一級產業資產,達到互補作用,確立地方生態圈。
傳統文化手工藝完整發展第三級產業,且由教育單位帶頭提倡傳統文化,人、事物之重要性。
打造完整生活圈,提供全齡居民日常生活與醫療照顧,達到新住民長期居住之目的,導正人口結構之願景。
因花宅歷史脈絡為地方最重要的資產,因應花宅聚落保存區之規劃,保存聚落內原始樣貌,不再核心聚落建築區內興建近代建築與不再聚落內興建大量體建物,以免產生聚落違和感。讓花宅聚落風光能永久長存。